作者:尤里今天不复仇,未经许可、禁止转载
现在,新型战斗机特别是第五代隐形战斗机,开发成本动辄数百亿美元。俄罗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,总算把“未来前线航空系统”(PAK FA)也就是苏-57弄出来,如今,他们突然要说,准备再造一款单发先进中型的有人或无人战斗机,听起来有点像F-35,发展模式和我们的FC-31“鹘鹰”类似。
据塔斯社12月7日报道,俄罗斯技术集团(Rostec)首席执行官谢尔盖·切梅佐夫(Sergei Chemezov)披露,该集团正在研究一种先进的单发轻型或中型战斗机的概念,这一平台将成为有人或无人驾驶的通用平台,而众所周知,俄技集团是俄罗斯联合飞机集团(UAC)和联合发动机公司(UEC)的母公司,而UAC下面,才是苏霍伊、米格等军用飞机设计制造联合体。

图片:“枭龙”战斗机
应该说,这句话从俄航空工业的头号大佬嘴里说出来,还是有点分量的。但切梅佐夫也说,“目前俄罗斯国防部没有下任何的订单,我们是在没有联邦预算资金的情况下,主动行动(自主研发)的”,他也表示,希望找到外国伙伴来合作,“主要面向出口市场”,“自筹资金”、“面向出口”,咱家航空工业、沈飞集团的FC-31“鹘鹰”直呼“内行”!

图片:“自筹资金”,鹘鹰直呼内行
现在俄罗斯的战斗机家族里,现在只有米格-29及其改进型米格-35这一种中型战斗机,但都是双发机型。上世纪70年代末,米格-29和苏-27都利用了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(TsAGI)的双发、双垂尾升力体、翼身融合带电传飞控的第四代(实际上是我们的第三代)新型战斗机气动布局,米格-29比苏-27小一圈不说,还采用了2台中等推力的克里莫夫RD-33涡扇发动机,但近些年,米格-29和米格-35的销售非常惨淡,换装了“甲虫AE”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米格-35,俄空天军捏着鼻子买了几架,导致米格集团快要倒闭。

图片:米格-35,俄空天军勉强买了几架
因此,这种新型中型或轻型先进战斗机,需要另起炉灶来设计和制造,感觉是俄技集团给米格找出路的一种做法,但对于俄罗斯空天军来说,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,肯定优先保证苏-57项目,和苏-35、苏-30SM、苏-34等战斗机的批产,根本无力再支持一个新的中型战斗机项目,从切梅佐夫的话风来说,感觉也是希望有外国大客户来买单,然后启动项目,最后俄军看情况可以,就买一些,“出口转内销”,顺手摘桃。

图片:俄无力负担全新的战斗机项目
既然想“空手套白狼”,这个单座先进战斗机,恐怕不会是F-35这种研发费用动辄数百亿美元,连美国都要拉上西方盟国分担研发费的先进第五代隐形单发战斗机,也就是我们军迷讨论比较多的“中四(五)”,对标的也不太可能是FC-31,而更有可能是枭龙这样的轻型廉价单发战斗机。

图片:枭龙Block2战斗机
塔斯社的报道也提到一个有力证据,那就是负责研发、生产RD-33/RD-93中推涡扇发动机的克里莫夫执行董事亚历山大·瓦塔金(Alexander Vatagin)此前曾披露,俄罗斯有可能重新开始生产廉价的单引擎战斗机,其发动机可以根据现有的RD-33发动机开发。

图片:RD-33MK发动机
而恰好,米格的仓库里,有一个吃灰的模型,曾是苏联80年代夭折的单发廉价战斗机,号称“F-16斯基”的“产品33”。
曾一度被误传为米格-33的这个方案,采用了单台RD-33发动机、机腹进气、边条翼气动布局,气动布局和F-16类似,曾想成为米格-21的后续机,有说法,90年代成飞在失去美国格鲁曼技术支援后,和米格设计局展开对俄合作优化当时的超-7,也就是枭龙战斗机前身方案时,就曾用到“产品33”的一些气动布局。

图片:米格“产品33”风洞模型
复活“产品33”也好,造一个俄版“枭龙”也罢,外界还真不看好。
美国Thedrive网站战区专栏直言不讳,轻型廉价战斗机市场早已饱和,中巴的“枭龙”也面临巨大的竞争,韩国的T-50“金鹰”及其战斗型FA-50也已蚕食部分市场,而印度的“光辉”,俄罗斯的雅克130、意大利的M346、洪都的L-15B等高教机衍生的轻型战斗机,让这个市场竞争高度激烈。

图片:如果印度没有国产“光辉”,也许
因此,这一构想,更多的是俄技集团希望借助国外大客户钓鱼,为米格和克里莫夫续命,除非土耳其等国愿意掏钱买单,否则前景并不乐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