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手套网 - 手套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保暖手套 | 防护手套 | 防静电手套 | 行业资讯 | 一次性手套 | 针织手套 | 政策法规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行业资讯 > 军史馆探“宝”? | 从血色旗帜到血色手套,“钢刀精神”永不变
9.biz | 商业搜索

军史馆探“宝”? | 从血色旗帜到血色手套,“钢刀精神”永不变

信息来源:shoutao.biz   时间: 2022-11-12  浏览次数:17

  在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

  “钢刀连”荣誉室

  一尘不染的玻璃陈列柜里

  静静躺着一面鲜红旗帜和几双血色手套

  一条看不见的红线

  跨越时空的距离

  连接起这两件特殊的“镇馆之宝”

  串联起两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

  

  △“杀开民权门”旗帜

  “钢刀连”

  1937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

  鏖战辽沈,决战平津,抗美援朝

  战功赫赫

  走进连队荣誉室

  一面满是弹孔、被鲜血染红的旗帜

  跃入眼帘

  带我们重温那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——

  1949年1月,在天津战役中

  连队奉命强攻

  被敌称作“天津之标准工事”的民权门

  

  △被授予“钢刀连”荣誉称号(历史照片)

  面对重重工事和密集火力

  全连官兵勇猛顽强,浴血奋战

  1分钟炸开敌人纵深50米的障碍

  3分钟撕开敌军防御

  将写有“杀开民权门”5个字的红旗

  插上了天津城头

  之后

  他们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反击

  像颗钉子一样牢牢守住突破口

  为解放天津作出了突出贡献

  连队被上级单位授予“钢刀连”荣誉称号

  “敢牺牲、敢碰硬、敢攻坚”的“钢刀精神”

  从此融入一代代官兵的血脉

  成为连队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

  

  △“钢刀连”旗帜

  2017年,连队由一支传统步兵连

  调整改革为突击步兵连

  与陆军航空兵进行空地协同作战

  组成一支全新的空中突击力量

  实现了陆军由平面作战

  向立体攻防转型的历史性跨越

  给传统步兵插上了“钢铁翅膀”

  转型之初

  连队无教案、无经验、无训练场

  面对一系列困难挑战

  全连官兵传承发扬“钢刀精神”

  完成了连队的换羽新生

  陈列柜里的血手套

  就是“钢刀连”官兵转型以来的实物见证

  手套上的斑驳血迹无声讲述着

  那一段艰难曲折的探索之路——

  

  △血手套照片

  刚开始摸索绳降方法

  官兵们戴的是劳保手套

  从十几米高的空中顺着绳子往下跳

  握绳力度轻了,着地速度太快

  腿脚容易受伤

  握绳力度重了,下降过程中摩擦力大

  手套和手掌极易磨破

  鲜血一遍遍浸透官兵们的手套

  后来

  他们又尝试了帆布、羊皮等多种材质的手套

  在一次次尝试、受伤、再尝试中

  逐渐摸索总结绳降技巧

  

  △官兵们积累的部分训练手套

  训练过程中

  一双双沾着血迹的破手套被收集起来

  等到全连完全掌握绳降方法时

  已经足足装满了4个大麻袋

  如今

  官兵们已经用上了专用的绳降手套

  这些手套被存放在连队荣誉室里

  与两面红旗摆放在一起

  成为炼就制胜“钢刀”的历史见证

  

  △突击步兵搭乘直升机索降

  和平建设时期

  “钢刀连”荣立集体大功1次

  集体一等功1次

  集体二等功12次

  集体三等功17次

  受战区以上表彰21次

  连续三年被上级表彰为“强军兴训先锋连”

  “敢牺牲、敢碰硬、敢攻坚”的“钢刀精神”

  

  当转型“排头兵”、打赢“刀尖子”的强军信念

  激励着全连官兵在强军兴军之路上奋勇前进

  锻造出一支能飞善打、向战而行的空突利刃

  作者丨战地记者队记者彭冰洁,朱文海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手套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