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手套网 - 手套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保暖手套 | 防护手套 | 防静电手套 | 行业资讯 | 一次性手套 | 针织手套 | 政策法规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保暖手套 > 摘下手套的那双手看完有点绷不住,杭州女核酸采样员:盼疫去云散,能回老家看母亲
7.biz | 商业搜索

摘下手套的那双手看完有点绷不住,杭州女核酸采样员:盼疫去云散,能回老家看母亲

信息来源:shoutao.biz   时间: 2024-01-09  浏览次数:52

  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边程壹 通讯员 李梦琪

  算上今年,已经四年了。

  童菁华写好的休假申请报告,一直没交上去。直到妈妈的电话响起:“囡,不是说好今年过年要回来的吗?”

  童菁华实在太忙了,忙得忘记了和老家母亲的约定。

  她是杭州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区的护士长,疫情一来,她和很多同行一样,成了众多核酸采样工作人员中的一员。

  这几天,核酸采样有多忙?

 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想和童菁华聊聊,从早上约到晚上,直到深夜10点多她才终于空了一点。

  1】16位“大白”,一天采集1000多个核酸样本

  2月1日上午6点,童菁华到岗,辖区尚堂府小区是管控区,要在时效范围之内采集完核酸再送到实验室。

  尚堂府小区,设有4个采集位,还需要有两个小组去进行上门核酸。算上童菁华,共有16位“大白”,一天大约要采集1000多个核酸样本。

  而童菁华的工作,不仅仅是核酸采集,还需要负责统筹,比如要在一定时间内采集核酸样本并联系转运员送往实验室,万一有突如其来的状况,也需要她及时处理。

  事无巨细,工作强度可想而知。童菁华却说,“一切都好,只是嗓子有点哑。”

  童菁华生于1973年,千岛湖人,从1993年开始从事护理工作,如今已近30年,也一直都在一线奉献自己的青春。

  最近几天的杭州,是真的冷,戴着医用手套做核酸的小伙伴,手脚止不住发抖,有时甚至冻到麻木。

  看大家使劲搓着手取暖,童菁华顾不上自己,不仅给她们准备了暖宝宝,还叮嘱她们要多穿点,但也不能穿太多,怕外面再套上防护服会不利于工作。

  这样的关心,让一些小队员们心里暖暖的,也经常称呼童菁华为童妈妈。“我儿子今年23岁了,跟有几位队员年龄相仿,想想就心疼她们。叫我童妈妈,倒也很合适。”

  2】社区送来暖水瓶,有人送来感谢信,这些都是暖心时刻

  尚堂府小区所在社区是瓜山社区,工作人员一早给童菁华核酸采样团队准备了暖水瓶。

  童菁华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:“社区工作人员也很辛苦,穿上防护服协助我们工作,还一直为我们着想,真是很感谢她们。”

  童菁华的手上好几处都蜕了皮。

  “手经常要清洗、消毒,经不住这样折腾,我还好一点,我们那些年轻姑娘的手都跟我的是一样的,有的更加严重,最辛苦的其实是她们。”童菁华说。

  除夕夜没能回家过年夜饭,每天都奔走在核酸采样的路上,童菁华们能一直坚持的信念是什么?

  “都是我们分内的工作,没有值得过多赞扬的地方。而且在工作中,真的会有很暖心的事发生。”童菁华告诉记者,在核酸采样点,他们收到过一双稚嫩的双手递上的感谢信。

  “是一个孩子给的。字迹工工整整,还画上了画。”童菁华是个不太愿意将情感表露在外的人,可面对笑眼咪咪的小孩子,也忍不住跟着一起笑了起来。

  “核酸采样结束后,需要在1个小时以内送到实验室,整个样本采集过程必须控制在3-4小时内。这就需要居民积极配合,有时候也不得不用扩音器叫他们。”童菁华说。

  3】见妈妈只能再改期,好在家人也一直全力支持

  童菁华老家在千岛湖,开车回去基本只要两个小时,可她却已经四年没回家过年了。

  这个春节前,童菁华本来打算回老家看看妈妈,跟老人家一起吃年夜饭,休假申请报告也早就拟好。

  没想到疫情突如其来。童菁华第一时间投入工作,这阵子基本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。

  忙起来的她把要回去过年这件事给忘了,倒是妈妈打电话给童菁华,“今年还回来过年不?即使不回来,也给我们个答复呀。”

  童菁华听到母亲的“训斥”涨红了脸,也羞愧难当。可是没办法,她还是得坚守住岗位。

  左一是童菁华

  母亲怎会不理解自己的女儿?

  “我妈总是说,干好工作才是第一位的,总是要舍小家才能为大家呀。”童菁华决定在疫情退散之后,回老年探望母亲。家人给了童菁华支持,她也想多陪陪自己的家人,“就等着春暖花开吧,我回去看我妈妈”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手套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